央行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11月新增貸款1.12萬億元,比上月多增4568億元,其中居民和企業部門均貢獻了數量可觀的新增信貸。在信貸的拉動下,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.6萬億元,比上月多增5600億元。
居民、企業貸款需求“雙輪驅動”
數據顯示,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.12萬億元,無論從同比還是環比口徑比較,均大幅增加。
分部門看,住戶部門貸款依舊“生猛”,增加6205億元,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028億元,中長期貸款增加4178億元。
“可見,樓市調控的效應釋放得比預期更慢,當然這其中可能也存在房地產市場內部結構調整的原因。一二線城市限購、限價后抑制的購房信貸需求,可能一定程度上被一些三四線城市新增需求所彌補。”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。
企業貸款也“毫不示弱”。11月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5226億元,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4275億元。
中泰證券固收團隊發布的報告指出,結合非標和債券融資不同程度的收斂,非金融企業貸款高企主要是在政策引導下和市場利率走高下,融資需求向銀行信貸再度騰挪。
在信貸的強力拉動下,社會融資規模也超預期增長。1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.6萬億元,比上年同期少2346億元,比10月則多增5600億元。
經記者計算,人民幣貸款對于社會融資規模的貢獻率達到了71%。連平認為,表內信貸的超預期增長,結合社融數據可見,目前“脫虛向實”的效果是顯著的,預計未來這一趨勢將繼續。
M2實現預料中的反彈
廣義貨幣(M2)增速則暫停了下降態勢,略有回升。數據顯示,截至11月末,M2余額167萬億元,同比增長9.1%,增速比10月末高0.3個百分點,比上年同期低2.3個百分點。
連平認為,M2增速反彈實屬意料之中。10月M2回落主要是由于財政存款大幅增加,嚴重拖累了M2增速約0.3個至0.4個百分點。通常財政收支對M2的影響屬于擾動式影響,而并非趨勢性的,隨著11月財政存款下放,此前其對M2的擾動影響也就會減弱。
招商證券(18.14 -2.47%,診股)宏觀分析師閆玲從結構方面測算,金融部門持有的M2增速從9.5%回升至15%,不再是拖累因素;在非金融部門持有的M2中,企業部門同比增速觸底回升,從10月的7.9%升至11月的8.0%。
M2的反彈對于貨幣政策的影響并不大。連平預計,短期貨幣政策將以維持市場流動性平穩跨年為主。時至年末,央行近期調控可能更多地考慮跨年流動性需求。MPA、流動性監管、去杠桿帶來的負債端壓力、貨幣市場利率上升、美國可能的加息等都給年底金融機構流動性是否充足帶來不確定性。
他認為,為降低甚至消除這些不確定性影響,央行很可能進一步加強預調和微調,以確保市場流動性穩定可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