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800余名入職一年以內的阿里新員工上名為“百年阿里必修課”的公開大課

國發展高層論壇上,馬云和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對話
開始創業的時候,我說我要做互聯網,23個人反對,只有1個人說你去試試看。因為我似乎不具備任何資格、學識或者能力,我沒學過管理,我不懂電腦,我讀書不是很優秀……但是,我有夢想,我堅信自己可以創業。
多思考別人為什么失敗
當時在人們看來幾乎沒有可能成功的事,盡管沒有任何資源支持,我們仍然堅持了15年。我們18個人湊了50萬元人民幣,當時還以為這50萬元人民幣大概能夠堅持12個月。結果,我們熬到第八個月就沒錢了。我跟蔡崇信副主席一起去硅谷融資,我們被30多個風險投資基金全部拒絕。
夢想和理想是有很大差異的。夢想,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過。有些父母跟我講,我的孩子三天兩頭換夢想,今天想這個,明天想那個,我說這很正常,總比沒有夢想好。但理想不一樣,理想是一批人共同堅定地做一件事,并且有計劃、有實踐、有行動,一點一點地把它變成現實。創業是一批人的事情。其實,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前,我已經創業四年了,在“中國黃頁”做了兩年半到三年,又到外經貿部做了13個月臨時工,都失敗了。但是,沒有人看到我的這些失敗。
那時候,我天天抱怨比爾•蓋茨,抱怨拉里•埃里森(甲骨文公司創始人),抱怨他們拿走了最好的資源、最好的機會。我那時候想要做軟件,出了一個微軟;想要做硬件,出了一個IBM;想要做商場,已有一個沃爾瑪。
所以,我們選擇了去做互聯網。今天大家已經知道,做互聯網的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成功,但阿里巴巴幸運地成功了。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,如果你去創業,就要多花點時間去思考別人為什么失敗,不要去琢磨別人為什么成功。成功有很多原因,但往往不可復制,而失敗恰恰是你可以不去重復的。三四年前,大家都認為阿里巴巴很糟糕,商業模式有問題,服務和產品也不行……但是現在,阿里巴巴已經成為全世界范圍內一家很大的公司。當別人都不看好我們的時候,我們要有信心;當別人都看好我們的時候,我們也要調整心態。
我們沒有想到我們能走到今天,如果重來,我不確定這種成功是不是可以復制。大家只看到我們今天的光鮮,卻沒有看到我們犯錯誤的時候、沮喪的時候、鬧矛盾的時候,政府“找麻煩”的時候,客戶不滿意的時候,沒錢發不出工資的時候……成功的耀眼是瞬間的,但付出的代價、經歷的挫折與苦難是非常漫長的。
所幸,我們懂得自己溫暖自己。工資發不出的時候該怎么辦?當我們只能給我們的員工2000元月工資,而別人愿意出5000元的時候,我們該怎么辦?現在我才明白,企業越大,麻煩越多,責任越大。全世界的創業者都有一本苦難的經,大有大的難處,小有小的痛苦,但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。有人講馬云很有智慧。哪來的智慧?智慧的人肯定都是倒過霉的人。
沒有這些素質,你走不遠
我有些心得想分享給所有年輕人:第一,要樂觀地看待未來;第二,少一些抱怨,認真檢查自己的問題;第三,要有超越常人的堅持。沒有這些素質,你是走不遠的。
第一,要樂觀,不樂觀的人是不可能創業的。我算是一個樂觀主義者。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一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,但人類社會永遠在向前發展!所以,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,我跟很多同事講,這是機會啊。危機一直存在并在更新,但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提升!
第二,少抱怨。聽到別人在抱怨,你要想機會就在抱怨中。很早的時候,很多人在抱怨中國出口難,想要出口就得去廣交會。但是,申請不到廣交會的牌照資質怎么辦?為什么不在網上做一個平臺,讓大家直接在網上交易呢?于是,阿里巴巴在大家的抱怨中出現了。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勇于改變自己的人。改變別人的事情少做!第三,所有成功者碰上麻煩、犯過錯誤后,總是先檢查自己。
這15年里,我們有1萬次想過放棄,但是,在想放棄的時候花兩分鐘想一想,在堅持的時候再花兩分鐘想一想。就這樣一路思考著,堅持著,我們走過來了。
每天看馬云語錄,你不會有機會
是什么讓我走到了今天?成功人士多是在思考自己的問題,而失敗者則是一直在評價別人。如果說我跟別人哪里不一樣的話,就是我觀察問題的角度和別人不一樣,看問題的深度和別人不一樣。每個人、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機會,就看你是否能夠把握住。有人把機會看成了災難,也有人把災難看成了機會。
遺憾的是,世界上多的是把機會看成災難的人。
如果一個人經常有好運氣的話,那他背后一定有很多東西是你沒發現的。一個人老是走背運的話,也一定有他的可惡之處。
如果你的眼睛老是盯著李嘉誠、比爾•蓋茨,每天微信里看的都是馬云的語錄,那你是不會有機會的。我以前也是,看見張忠謀、郭臺銘,火氣就大,因為他們把我的機會都拿走了。我曾經問自己,我什么時候才能超越李嘉誠?這些大人物讓我們看見的東西,是他們要讓我們看見的東西,但我們要去看他們背后的辛酸、背后的努力、背后的代價!后來,我放下了這些東西,看看身邊的老王、小李,他們也在一點一點地追逐他們的夢想,這才有了我的今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