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相親大會
以前家長占大多數,現在一半是年輕人
“阿姨,現在萬松書院是不是有相親會?給我買一張門票。”一陣清脆又有些稚嫩的女聲傳來。
何曉君抬起頭,售票窗外,站著一個扎著馬尾辮,背雙肩包的小姑娘,看上去頂多20剛出頭。
何曉君是杭州萬松書院門票班的班長。賣門票12年,以前接觸的,大多都是刷公園卡的老年人。而今年以來,買門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,尤其是90后。他們都是來參加相親會的。
相親,作為“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”年代的產物,曾經被追求戀愛自由的年輕人所摒棄。而今,個性張揚的90后又催生出了不同于傳統的相親熱潮。
辦了9年的萬松書院相親會,正在從“家長相親會”,慢慢轉變成真正的、屬于年輕人自己的交友舞臺。
幸福不會永遠等你,愛你的和你愛的人也不會隨叫隨到。今年七夕(8月2日),萬松書院又將舉行大型公益相親會了。如果你是單身的90后、80后,甚至70后,不妨拋開一切,勇敢地去爭取屬于自己的幸福。即便你不是90后不再年輕,心也要一直要年輕下去。
現象
父母代為相親少了
年輕人扎堆聊得歡
上周六,杭州驕陽似火。同樣熱鬧的,還有萬松書院的相親會。
雖然書院的大門口,還是聚著一群爸爸媽媽,一邊搖著扇子,一邊談著兒女,但書院里面,黑頭發比白頭發多。
如今的萬松書院相親會,不再是以前“家長會”了。
年輕男女,落落大方,圍在一起,談笑風生。聊的不再只是房子車子,更多的是興趣愛好。大家還拿出手機,互相掃一掃二維碼,加上微信,保持聯系。
有幾個20多歲的IT男,跟一群開淘寶賣衣服的90后女孩子,談得特別起勁,就想邀請對方一起吃中飯。
女孩們也很大方:“你們請吃飯,我們請喝咖啡,下午接著聊。”這群年輕人還在微信里創建了一個“群聊”,相約以后一起搞活動。幾對有感覺的,就互相留了手機號碼
除了上班族,相親會上,還能看到不少大學生的面孔。雖然臉上略顯羞澀,但也十分愿意與人交流。
曾經九成都是家長
如今年輕人占一半
萬松書院的相親會,常跟杭州一家婚介所聯合搞活動。
這家婚介所專門進行過統計:以往來萬松書院參加相親會的,家長占了95%以上。有幾場相親會,幾乎成了家長專場,看不到一個年輕人。
但是,從今年開始,年輕人慢慢多起來了,平均占到近一半。尤其是幾場大型的相親活動,每場都有100多個年輕人參與,90后為主。拿著小本本,“貨比三家”的家長們,都不好意思加入了。
年輕人中,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多,比例大概在4:1左右;而在女孩子中,外地人占了大頭,杭州本地姑娘不太多。
婚介所分析,參加相親會,女孩是一直要比男孩多的;至于外地女孩多,主要是因為她們背井離鄉,想要在杭州扎根,最好能找個本地人。
大學生也有很多。碰到過最年輕的,是一名正在讀大二的女學生。他們來萬松書院,更多是為了開闊眼界,多交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