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他用一套房,樹起在這座城市的尊嚴
“去過烏鎮嗎?”
“沒有,但那里離我們老家不遠。”
“吃過慶豐包子嗎?”
“沒有,我喜歡吃浙江的包子,長沙有幾家店賣浙江包子。”
1
聯系上邵建華時,他正在新沙鍋爐廠后面一棟民房里做豆腐。
我和同事打車過去,仍找不到具體位置。他戴著頭盔、穿一雙齊膝的雨靴,騎電動車接我們。
那時已近黃昏,村莊上空飄出緲緲炊煙。而邵建華的豆腐腦剛剛成形。用不銹鋼大鐵桶裝著,冒著熱氣。
他找來一次性碗,給我們盛上一些。很嫩,清香撲鼻。
地上遍布水漬,天有些冷。他卻脫下黑色棉襖,露出卡其色毛衣,然后利索地將豆腐腦盛到不同的紗布中,裹好,按壓。
做完這一切,得到晚上8點多。
9點,他還得趕到麓山南路的梅干菜扣肉餅店。因為長得像習大大,餅店的生意一直火爆,從早到晚,買餅的人總是排著長隊。
為照應生意,他把老婆和妹妹叫來幫忙,三班倒,從早上8點到晚上11點。他是最后一班。
關門回家,洗洗睡覺時,一般會到凌晨。
按壓豆腐的功夫,他穿上棉襖,點燃一支煙。衣襟上沾了些石灰。桔黃色燈光下,能看到他頭上的白發。
“就是太忙了,休息時間太少,除了睡覺就是干活,沒有娛樂活動。”他笑著嘆氣。
2
2009年,邵建華來到長沙。
之前,他從老家浙江富陽,去武漢賣餅。4年多時間,被城管從一個大學趕到另一個大學。后來他煩了,干脆來長沙,花3萬塊錢開了這家餅店。
店面9月4日開張,不到20天,買餅的人就開始排隊。他忙得幾乎沒時間吃飯。
但邵建華真正火起來,是在去年6月。一名大學生發現他長得酷似習大大,于是拍下了他,傳到網上,一傳十,十傳百。媒體蜂擁而至,采訪、拍照。
一開始,邵建華并未發現自己長得像習大大,但說得人多了,他也覺得有點像了。
“像習大大你有壓力嗎?”我問。
“老百姓靠自己干活賺錢,能有什么壓力,大家關注我,也就是圖個開心唄。”他夾著煙,一臉輕松。
火了之后,餅店生意越來越好,最多時,一天賣出1600個餅。但這是極限,再多人買,就力所不及了。
還有人拜他為師,學做餅。他先后教出300多名徒弟,遍布全國各地。
也有電視臺找他做節目,去北京。他因此還見到了劉嘉玲、張偉健等大明星。
可是邵建華表達能力差,寫了腳本也記不住詞,說完幾句話就被“咔嚓”了。
“遺憾嗎?”我問。
他抽著煙,一臉自嘲的笑,“我一個土包子,靠手藝吃飯,不是靠長相,能說出個什么名堂來。”
3
邵建華反復地檢查被壓住的豆腐,水淅淅瀝瀝地從紗布里沁出來。
長沙的臭豆腐黑黑的,口味重,他想把江浙的臭豆腐手藝引進來。為此,他花了好幾萬塊,在老家拜師學藝。
“我們那的臭豆腐是白色的,營養、健康,我要改變長沙人對臭豆腐的看法。”
邵建華做豆腐已半年,但還沒進行推廣,想等手藝爐火純青后,弄個店面,再好好賣。
他信心滿滿:“沖著健康、營養,也應能打出一片天下。”
干完活,他帶我們去他家。
湘江邊的萬科金域緹香小區,一套136平米房子。江景房,精裝修,家具都很考究,空調是最新的款式。角落里擺滿綠色植物。酒柜里的酒價格不菲,還有一間愜意的書房。
像個富商的家!
當他穿著白色石灰點的棉襖站在客廳里,有一瞬間我感覺失真,像進入到某個夢境里,像現實串錯了線。
他忙進忙出,給我們倒水,把牛肉干擺到我們面前。
“買車了嗎?”
“沒有,就是輛電動車,錢都投在了房子上。”
“為什么要買這么好的房子?”
“拼命賺錢,也沒時間娛樂,就想好好買套房子,其實我也只是每晚在這睡覺而已。”他站在客廳巨大的頂燈之下,一臉樸實地笑著。
房子是家,也是安全感。他用這套房子,樹立起在一座城市的尊嚴。
如今,邵建華的孩子仍在富陽,11歲了,跟爺爺奶奶在一起。生活太忙,夫妻倆沒時間管孩子。
4
邵建華在長沙熱氣騰騰地賣餅、做豆腐。
“去過烏鎮嗎?”我問。
“沒有,但那里離我們老家不遠。”
“吃過慶豐包子嗎?”
“沒有,我喜歡吃浙江的包子,長沙有幾家店賣浙江包子。”
邵建華喜歡長沙這座城市,因為消費氛圍濃,生意好做。以后的豆腐店,他也準備開在校園附近。因為來往的人多,且還素質高。
前些天,有一家酒廠找他代言,時間一年,代言費4萬,還送5%的股份。他拒絕了。
“為什么拒絕?”我問。
“這不是我吃的飯,一個初中生,能搞出什么名堂來。”
一個人的生命往往由許多人構成,但他極力地只想做自己。
因常年的操勞,45歲的邵建華已開始老花眼,看手機時,得用胳膊遠遠地舉著。一年到頭,總也能遇上得空的幾天,他會看看電視。
“喜歡看《新聞聯播》,還喜歡看打日本鬼子的片子。”
邵建華說話時常常面帶笑容,悠閑地抽著煙。
他說:“我們老百姓嘛,要把每天都過好,每天都要開開心心的。”
原標題:肉餅店老板長相酷似習近平:我不靠臉吃飯